长恨歌评论
By
2015-12-21 08:57:21
文章内容通常具有时效性,仅供参考,请留意发表日期。
作家、学者 刘小川
白居易字乐天,三十五岁当上周至县的县尉,类似县公安局的局长。这一年他还打着光棍儿。古代的男子二十几岁未娶就羞于见人了。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又是个登徒子,绯闻不断;一度跑到成都与大他十几岁的薛涛闹姐弟恋,西川、东川闹得沸沸扬扬。《西厢记》里爬墙幽会崔莺莺的张生,原型就是元稹。“待月西厢下,迎风户半开。隔墙花影动,疑是玉人来。”中唐的诗坛,元白并称,元在前白在后。白居易听元稹讲一桩桩艳遇,心里暗暗的不是滋味。他追求长安的官家女儿杨氏,没有结果。他缺钱,脸皮子薄,爱惜《赋得原上草》得来的名声,一般不去京城的章台妓馆。苏州人顾况曾经调侃他的名字:“长安米贵,居不易。”
考中进士的白居易到京畿周至县做县尉,对上级不卑不亢,对草民细民比较体恤。《观刈麦》一诗,透露出他的底层情怀,后来当了京城大官,仍写火药味很浓的《秦中吟》和《新乐府》系列诗篇,矛头直指各类“权豪”,对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僚集团毫不留情。这是白居易的可爱处。他确实心忧社稷,牵挂苍生,尽管他的沉痛不如杜甫,悲天悯人不如苏东坡。《琵琶行》写得非常好。《
长恨歌》也出色,但是,这首盛传千余年的爱情长诗也有不少问题。古典文学的学者教授们,显然对此察之未详。
唐宪宗元和元年(806年)底,白居易、陈鸿、王质夫,三个人逛周至县城外的仙游寺,品茶饮酒,听山风,观瑞雪,步松针,说起五十几年前的唐明皇、杨贵妃,慨然而叹。王质夫对白居易说:“夫希代之事,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,则与世消没。乐天深于诗,多于情者也,试为歌之,如何?”白居易答应了。他才高,多情,情爱之躯又长期闲置。于是回官舍写起来了,灵感烧烫了双颊。白天上班走神,夜里情思奔涌,细致入微地想象杨玉环的情与貌。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杨玉环二十三岁入宫,到三十七八岁,犹能让七十多岁的唐玄宗专宠,后宫三千,“粉色如土”,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?白居易要用他的诗笔歌颂老皇帝的深情。主题先已设定,然后大胆抒情。“春寒赐浴华清池,温泉水滑洗凝脂。侍儿扶起娇无力,始是新承恩泽时……”华清池的泉水艳波荡漾,水滑喻凝脂。“芙蓉如面柳如眉,对此如何不泪垂?”白居易行文至此,潸然泪下,自己感动了自己。半夜三更他披衣出门,布满天幕的寒星闪烁着杨玉环美丽的眼睛。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尽期!”
杰作问世了。“始作俑者”王质夫激动得大呼小叫,抄写长诗数十遍。陈鸿作传奇《
长恨歌传》。李、杨之恋成定局。洪昇的《长生殿》把这动人的爱情故事搬上戏台推向民间,几百年长演不衰。白居易想象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真实。
历史的真实果真如此么?我们来细看。杨玉环是蜀人,十岁跟随养父杨玄琰出川,十七岁嫁给李隆基的儿子、寿王李瑁,做了六年的王妃后,被玄宗弄到宫中做女道士,障人耳目。《
长恨歌》说:“杨家有女初长成,养在深闺人未识。天生丽质难自弃,一朝选在君王侧。”诗人把寿王李瑁拿掉了。杨玉环和年轻的寿王长达六年的婚姻生活,被白居易一笔勾销,又堂而皇之撒谎,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稍晚的李商隐作《龙池》,写寿王失掉杨玉环的无限痛苦,足以证明杨玉环和寿王的夫妻恩爱。皇权遮天蔽日,尤其是玄宗的晚年,荒淫无度,纵容奸相李林甫、杨国忠二十多年,祸国殃民。一场“安史之乱”,唐朝的五千万人口锐减至一千多万,华夏民族衰落二百年,至北宋才有转机。白居易对玄宗祸国的大事视而不见。寿王妃杨玉环的痛苦他也不管,一门心思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抒情,大抒特抒,以其非凡的艺术感染力蒙读者,蒙了千余年,制造了巨大的历史盲点。
杨贵妃侍君王十几年,也许有过两情相悦的时光。后来因忤逆皇帝,两次被赶出宫去。她的丰腴之身未能生孩子,是皇帝不让她生么?三十多岁了,她还经常跳难度很高的霓裳羽衣舞,“长得君王带笑看。”唐玄宗完全不顾她的感受,命令她笼络安禄山,收大她十几岁的安禄山为干儿子,行洗儿礼,场面颇不堪。玄宗倒觉得好玩儿。
杂胡安禄山的体重三百三十多斤,“面带猪相,心头明亮。”老昏君则越来越像个糟老头,十五年不出长安城,开元年间的励精图治荡然无存。恶欲膨胀,为老不尊,“不要脸加勇敢”(眉山市井语),干扒灰的龌龊事,置亲生儿子炼狱般的痛苦于不顾。他叫杨妃去巴结安禄山,跟一头猪调情,哪管杨妃的厌恶、恶心。昏君兼糟老头的气息,不那么好闻的。正人君子养正气,昏君奸臣纳邪气。李隆基又屡与梅妃、胡姬等厮混,大量吞服那些摄取精血的药丸子,助情花燃情果。他被淘虚了,生病了,老迈之躯散发着腐朽的气味儿,病榻上挺尸似的。杨玉环小他三十几岁,“善文辞,通音律”,性格单纯,“举止娴雅,转照动人”;舞蹈如梦如幻,“昭阳殿中第一人”(杜甫语)。而艺术引领人的自由天性,使人的自觉成为可能。舞蹈激情,野性难驯。兼之这位蜀中成长的女子喜欢火性大的食物,雄鸡、荔枝、鹿茸。酒量奇大,不输酒仙李太白。更兼她曾经多年浸润于年轻男子李瑁的清新气息,她会缺啥想啥。她会向往年轻。她会渴望风流俊迈。她会再三忤逆不可一世的、“天颜嗔怒”的君王。
所谓贵妃醉酒,我怀疑她另有苦衷。她嗜酒,是因为长期的寂寞、无助、孤独,她是清醒的女人,知道自己无非是个宫中的超级玩物,龙床上的尤物。李白倒是理解她:“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畔倚栏杆。”杨贵妃倚栏杆,拍栏杆,醉栏杆。咫尺宫墙抹掉了她的远方,宫墙的后面没有世界。
由于《
长恨歌》的主题的先行设定,白居易坚决要把杨妃与君王搞成生死绝恋,从阳世爱到阴间,爱到地老天荒。这太过分了,杨玉环泉下有知,断断不会认同。再让她朝朝暮暮伺候糟老头,她会乐意吗?谁希望她非常、非常的乐意?三十五岁的白居易。
天宝十四年,安史之乱暴发。三十八岁的杨玉环被高力士奉旨缢死于马嵬坡。她只求礼佛而已,没有乞求唐玄宗。她知道,乞求也没用。老皇帝的面子要紧,不会为了她的性命去恳求六军将士。她要死了,皇帝不作为。那几滴眼泪算是送她上路。临终前她从容礼佛,没有一点生离死别的味道。史料毫无记载。
李商隐在《马嵬》中质问道:“如何四纪为君王,不及卢家有莫愁?”一纪为十二年,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,约为四纪。洛阳女儿莫愁,天生丽质,嫁入普通的卢家备受呵护,幸福了一辈子。《马嵬》二首,指斥唐玄宗身为君王,却不能、也没有保护自己的妃子。为什么不保护呢?性命攸关的事情,要追问到底。李商隐把至尊的皇帝与鸡、马、牛等畜类并列入诗,愤怒之情,溢于言表,受到《玉溪生诗醇》的笺注者王汝弼先生的赞扬。
李商隐对皇帝的态度,与白居易很不同。价值观有差异。二人私交不错。白居易去世前,指定李商隐为他写墓志铭。
三十五岁的基层小官兼光棍儿诗人白居易,思想感情囿于体制,写下《
长恨歌》,虚构了一桩爱情神话,衍生了无数的文化事件,影响力殊难估量。更让人诧异的,是一千多年来民众对虚构的默认,对谎言的宽容。看来,历史隐匿的东西太多,杨玉环只是冰山一角。《
长恨歌》传到长安洛阳,白居易名声大震。他当上了翰林学士,终于娶杨氏为妻,名、利、色三丰收。不知道他在周至县写长诗的时候,是否暗藏利益驱动。
白居易活了七十六岁,官居太子太傅,从二品。四十年享艳福,后期蓄妓成瘾,人所诟病。中唐异常复杂的官场,他能保持士大夫的良知与远见,冒着风险写大量的政治讽刺诗,指向利益固化、阴险百端的官僚阶层。做地方长官,他为小民谋福祉。治理杭州卓有成效。他调离苏州时,万民哭送,刘禹锡写诗形容:“苏州十万户,尽作婴儿啼。”
白居易对异性美的渴望,类似北宋的欧阳修,二人的性情也接近,易生情,泪腺发达,坚韧度不及杜甫和苏东坡。十年情蔽,导致白居易情感大喷发,写下一系列表达男欢女爱的诗篇。《
长恨歌》堪称古代爱情长诗之最,作为艺术品欣赏是好的,作为历史真实,另当别论。
从整体的创作来看,唐朝最佳的爱情诗人当属李商隐。
1 Comment
James Noel
August 18, 2023Globally supply resource maximizing total linkage whereas seamless experiences resource sucking outsourcing before viral e-services
Reply